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乏力中“突围”? ——再探中国经济的信心与优势

前些天,谭主谈了我们该如何看待大环境的问题: 大环境不好,这是全世界的感受;锲而不舍地完善自身,这是中国的选择。因为有自我的改变,我们也在改变着大环境。 在留言里,看到不少人感同身…

前些天,谭主谈了我们该如何看待大环境的问题:

大环境不好,这是全世界的感受;锲而不舍地完善自身,这是中国的选择。因为有自我的改变,我们也在改变着大环境。

在留言里,看到不少人感同身受。不过,也有人有疑问,从体感上看,我们的问题好像还不少,那信心又在哪里?

说起信心,其实每个人的发展都会遇到艰难险阻,这个时候,就需要筑底的东西。优势,恰恰就是筑底的基石和突围的可能。

看中国经济也是一样,要说信心大小,不如聊一聊信心与优势的关系。

今年年初,对于世界经济的走势,相关国际组织给出了一些积极的预期,但一年过去,结果并非如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开篇即写道,“全球经济蹒跚向前,缺乏动力”。‍

世界银行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用了“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做标题。

根据瑞银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并且市场波动可能加剧。


很明显,增量的问题被越来越多地提到了台前: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

从区域看,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亚太地区,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经济增长。其中,中国一个国家的贡献就将达到三分之一

亚太国家签订的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

今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速预计为4.6%远超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但2024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速预计为4.2%,出现放缓的迹象。

这背后的一个原因,是贸易壁垒。这个问题,在过去几年一直存在,但透过一个细节,我们能发现,中国带来的一个变量

2019年,针对贸易壁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建议是,中国可以通过相关手段缓解关税影响,以保证经济增长,今年这个建议变成了中国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的改革,促进亚洲的经济增长。

无论关税还是技术限制,当然都是问题,但世界看待中国经济的视角,已经从外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变成了发现中国经济的优势和正在出现的新的内生动力

这背后,是中国的实践给了世界希望。

与三年前相比,今年前10个月,中国对外出口增长100%以上的品类,有12个。其中,“车辆及其零件、附件”这个品类,今年的出口总额最高,达到了千亿美元的数量级。

有预测指出,2024年年初,算年度数据,中国有望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增量在哪里,预测中也提到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从传统制造业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来看,汽车是各种制造工艺的集大成者,也是产业链最长最复杂的行业之一。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中,中国实现年度出口第一还是第一次。原来,中国尝试过搞合资等办法,结果是,只能在低端车市场徘徊。

几年时间,中国用新能源汽车突围,冲破全球发展的阻力。这说明,新能源汽车领域有足够的代表性,它指向了一种发展方式。

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概括为:优势叠加

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德日有一流的制造业,美国有一流的信息产业,但都没有转化出发展电动汽车的绝对优势。反而是中国,找到了同时发挥二者相对优势的路径。

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垂直集成各个垂直领域的资源:

在长三角,一家新能源整车厂可在4个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这里的一个地级市,就可以覆盖动力电池生产32个重点环节中的31个,产业链完整度达97%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随着当地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形成全产业链的完整配套后,就可以转化出在一个行业中整体性的领先地位。这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抵抗全球贸易阻力最大的资本。

一个细节,可以反映这种不可替代性。中国新能源汽车对外出口,不只是出口整车,而是会带动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搭车出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的核心技术之一,电池

经历近二十年的培育,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池技术实现了弯道超车,目前技术和产能产量、市场竞争力均已全球领先。2022年,中国电池产能占全球的78%。

根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电池产能仍将占全球主要份额。看到中国在电池技术上的领先,欧美也在加紧布局,提升产能。对此,《经济学人》却给出了这样一句论断:

无论欧洲和美国花费多少钱试图追赶,中国的电池主导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将持续。

这话,看起来有些绝对,但却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当发展优势被放得足够大,一定会释放出惊人的力量。

比亚迪刀片电池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趋缓的根源性问题,中国给出的解法正酝酿成熟。

中国经济相对优势的整合和叠加,正在放大成为新的生产力。锻长板扬优势,不仅增强我们的发展韧性,也将推动中国经济向上生长、向好突破。立足优势,中国经济用主动作为回答了新的时代课题。

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一个足球场,那这个赛场上,有不同球员,他们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优势也各不相同。

对不同区域、省份,不同地方而言,他们又如何立足自身的优势,实现优势放大和发展?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就从中国潜力更大的地区,中西部内陆省份说起。

过去几年,这里正发生着一个显著的变化。今年前10个月,出口总值排在前列的省份中,有不少就是中西部内陆省份。在中西部内陆省份中,位列前三的是:

四川、安徽,河南,出口总值都在600亿美元以上

再看增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个月,中西部省份中:


安徽,增长85.7%

湖北,增长72.1%

江西,增长65.4%


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在全球供应链面临挑战的时期里,反而不断打通与外部的连接?他们的动力源是什么?

就拿其中重复出现的安徽来说。

与三年前相比,今年前10个月,安徽出口增长在3倍以上的品类,包括锡等金属及其制品,车辆及其零件、附件,以及一些加工类食品。其中,车辆及其零件、附件的出口总量遥遥领先,达到了百亿美元级别。

为什么安徽汽车出口的变化格外突出?

安徽的资源禀赋,可以从三条线索中去寻找:

早在近20年前,中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就被定在了安徽的省会,合肥。发展新能源汽车,安徽首先就有产学研转化的优势。目前,安徽已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约50家,重点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实现了全覆盖。

在生产端,安徽今天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重镇,江淮,原本就是老汽车工业城市,完整参与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蹒跚起步到引领世界汽车潮流的几十年。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合肥也是曾经的电子工业基地。也就是说,曾经配套传统产业,处于产业链中游的核心器件生产,能够重新与下游新能源汽车终端整合的需求耦合。

这些特性一旦结合起来,被放大,它产出的效果就是指数级别的增长。

并且,由于这种优势的发挥基于本地产业的特性,这就又使得不同地区的优势形成了差异。

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举办

这种优势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也打破了一些被放大的焦虑,总有一些声音强调,现在中国的产业链向印度、越南转移已经越来越严重。

生产供应链的进出本属正常商业现象,但中国广大的内陆省份并非不能借助自己优势的放大和发挥,承接住发展机遇。

谭主就注意到这样一组来自美国媒体的数据:


自2018年初以来,随着工厂生产向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以外的地区扩展,中国中西部15个省份的出口增长了94%。

自2018年初以来,印度的出口增长了41%,墨西哥的出口增长了43%,越南的出口增长了56%。


显而易见,中国中西部省份的出口增速,远远高于印度和越南的出口增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西部内陆省份相比越南和印度这些地方,都找到了自身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力。

陆海新通道跨境铁公联运班列(重庆—瑞丽—缅甸)

这些新的竞争力,可能是新的产业,也可能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对原有优势产业赋能带来的蝶变效应

理解这一点,其实从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也能窥见一二。

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并非没有焕新的潜力,从动力增长引擎辽宁看,辽宁近三年高技术制造业一直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2年辽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今年前10个月,辽宁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9%高于全国增速。

沈阳一家机器人生产车间

那黑龙江呢?

实际上,黑龙江工业底子一直谈不上好。2013年-2022年,黑龙江第二产业GDP增速就持续低于全国水平(除2020年),且差距较大。但黑龙江并非没有优势:

在战略定位上,黑龙江的首个重要定位是,建好建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作为“中华大粮仓”,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三大指标稳居全国首位

农业不是新兴产业,但农业关乎国家安全,农业本身也可以变得新。

以北大荒为代表,目前,其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9.7%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7.07%。这指向了黑龙江的一个发展方向是,用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来使传统行业找到与新质生产力接轨的通道。

所以,与传统科技研发从0到1的思维不同,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也是一种同时关注从1如何到100的认知框架。

新的技术和手段要追随,但不是要丢了自己的优势。中国的整体优势,恰恰是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的自身优势叠加组成的。

中国不断挖掘和释放自身的优势,同样在给全世界积聚和酝酿新的可能。

首届链博会在北京举行

就在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闭幕。在现场,谭主注意到一个细节,现场有不少中外企业联合展区:


国药集团联合GE医疗共建健康产业国际合作代表展区;

高通公司与中国企业共同展示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案例;‍

北京中德产业园展区集聚了一批中德“隐形冠军”企业……


这些中外企业连接的节点,都是高技术产业领域。从这样的“连接”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培育的新质生产力,还正在酝酿一种新的趋势:世界,和中国共享技术红利。

前不久的另一场国际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印证着这种趋势。本届进博会,创下了很多“历年之最”,其中有两项特别值得关注:


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数量为历届之最。

创新孵化专区吸引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个创新项目参展,超过前两届的总和。


这背后,是中国创新的一个特点:创新者在中国会选择紧贴市场,跨国企业也会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创新。

原因也很简单,特别是针对头部企业,如果不寻求中国市场中的机遇,就可能重蹈柯达、诺基亚这样的覆辙。

目前,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中国企业数量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数量规模庞大、涉及领域几乎无所不包的中国企业,让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有了最丰富的落地应用场景

在一些进驻中国几十年的外资企业中,这样的体感格外强烈。

就拿进驻中国30年的全球头部精密测量企业,海克斯康来说。30年前,海克斯康在中国的生产线连一颗螺丝钉都要进口,今天,它已经在根据中国手机行业外观检测的需求,研发新的检测设备。这样的研发,全流程都在中国国内

并且研发出的新技术,现在已经出口到了欧美各地,用于广泛的产品检测。

也就是说,中国市场之“大”,恰恰是创造新事物的可能性大,落地实现的机会大,带给世界的想象空间大。而如果丢弃这块空间,失去的机遇之大,也可想而知。

进博会上,海克斯康展示智能机器狗

再对这几年外企来华参展的行动做纵向观察,更能够发现中国懂得放大优势的智慧。

中美贸易摩擦的这几年,美西方国家持续渲染对华“去风险”,但实际上,美国企业一直是最积极的参与者。

可以看看2012年到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一组数据:


研发投入从1763.6亿元增加到3377.4亿元,增长91.5%;

研发人员从59.5万人年增加到71.6万人年,增长20.4%;

有效发明专利数从6.8万件增加到24.1万件,增长255.2%。


这样的数据背后,正是中国在磨砺自身优势的同时,创造的优势集聚外溢效应

谭主这两天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现场,和德国著名投资家,德国荣根财团总裁彼得���荣根聊了聊。他告诉谭主:投资高科技就是投资知识,中国具备强大的知识能力,投资知识就是投资未来。

投资中国的外溢效应在中国周边,体现得最为明显。

亚洲是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最高的区域,而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已经表现出显著的高科技驱动的特征。

其中,零售、汽车与工业制造、高科技和医疗保健,四个细分领域的贸易额,已经占到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贸易额的78%

其实,回看中国整个发展历程,我们最初人口众多,于是中国首先就凭借人口规模的优势,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

但是中国没有停留在满足于“人口数量红利”的低质量阶段,而是一步步把中国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转化成工程师优势、科学家优势。现在这样的优势,又在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优势。

放大优势,给了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支撑,更使我们具备了反哺赋能全球生态的可能性。

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积极因素,再加以整合、塑造优势的过程。

中国,是这样走过来的,对于当下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人,同样也适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崔玉华

账户发布的文章都是来源于网络整合!内容仅代表提供方的观点,不代表本人的观点和看法,与本人立场无关,相关责任提供方自负。如有侵权联系站内删除!

为您推荐

每克近千元的一口价黄金被全额退款,维权成功!

3月4日,新黄河报道了济南市民王女士在贵和领秀城一家名为中国黄金的珠宝店花费13800元购买了“一口价”足金手镯,未被告...

稳住农业基本盘 夯实“三农”“压舱石”——巩固农民收入增长形势

前三季度经济数据近日出炉,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备受关注。秋粮收获情况如何?“菜篮子”产品供给和价格有什么趋势?农民增收形...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重庆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天堑变通途 多点开花共致富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20世纪90年代囿于巫山脚底、村民需要三天时间才能走出大山的重庆...

什么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如何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

“最重要的是‘干’,在改革创新中干!真正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8月30日,在重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暨农业...

长方照明股票注重自主研发、财务持续增长业绩亮眼

长方照明(股票代码:300301)作为中国领先的照明解决方案提供商,近年来持续表现稳健,展现出了可观的增长潜力。 在金融...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