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代表航天。该菌株经过5个月的太空遨游,再由我们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进行活化,并经历了2次不同指标的筛选。”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院长孙淑静说,“相较于主栽品种古田银耳Tr21,银耳HT108菌丝生长速度快,芽孢胞内多糖含量高,相对性状较稳定。”
11月25日,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在宁德市古田县进行的测产工作传来菌株航天育种的新进展。
Δ菇房内的新品种银耳HT108为朝下放置,与主栽品种古田银耳Tr21产生区分。
孙淑静介绍,银耳HT108由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选育,以古田银耳Tr21为出发菌株,于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进行太空辐射诱变育种,并于2024年5月获得诱变菌株。
Δ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院长孙淑静(右一)与专家学者观摩新品种银耳HT108的生长状况。人民网 李唯一摄
Δ新品种银耳HT108与主栽品种古田银耳Tr21现场比对。
目前,银耳HT108在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及多个银耳工厂和农户菇棚进行了栽培生产试验及农艺性状鉴定,已成功出菇4批,呈现出良好的生产应用价值。
Δ研究团队在测产现场记录新品种银耳HT108的相关数据。
孙淑静表示,银耳HT108子实体呈黄色,朵型圆整紧致,耳片厚实且内卷,鲜重平均增产为10%以上,子实体营养品质与对照品种无明显差异,总酚含量、黄酮含量分别提高55.56%和60%,表现出丰产性高、活性成分含量高的特点。
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相关科研人员介绍,航天育种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农业育种新途径,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食用菌+航天育种”实现了科技对产业的赋能,将为银耳新品种选育注入新活力,助推古田菌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链接:
银耳又名白木耳、雪耳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食用菌,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在古代,银耳是一种珍贵补品。《中华本草》记载,银耳能“滋补生津,润肺养胃”。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银耳的食用需求,已从普通烹饪转向更加便利、美味的即食类产品,但对于银耳营养价值的重视依然未变。
福建古田县有着“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美誉,也是全国最大的银耳商品化生产基地。银耳产量占全国90%以上,“古田银耳”以147.32亿元的品牌价值高居2023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榜单第二位。
那么,古田人为什么专心做银耳产业?原因在于古田的银耳产业是老百姓的产业,涉及的百姓众多。所以银耳产业也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古田的银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从大量依靠人力到自动化的过程,这也是产业发展的突飞猛进的表现。